雷龙鱼是是脊索动物门,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鳢亚目,鳢科的一种鱼类。该类群分布于国内的容易见到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食用鱼。作为观赏鱼,较为人熟悉的则从巨大的铅笔鱼到娇小的七彩雷龙均属此类。
雷龙鱼分类
月鳢
别名:珍珠赤雷龙。广东称:七星鱼、山花鱼、山斑鱼、点秤鱼、秤星鱼、星光鱼;广西称:星鱼、张公鱼。食用鱼类。
特点:头大而宽扁,吻短而圆钝,口大,鼻管粗大,向前伸过上唇。鳞较大,头顶鳞片扩大,但不规则;头侧鳞片也较大。体侧有7~11条形银灰色斑纹。雄鱼体形略大,全身尤其是臀鳍及泄殖孔周围分布着密集的小斑点,腹部色泽较深,而雌鱼腹部柔软、膨大,浅淡色,有弹性,头部略圆钝,全身星点较少。
身高体重:最长30公分左右,体重一般为 100~250克。
成长繁殖:月鳢为广温性鱼类,适应性强,存活水温为1~38℃,摄食水温为12~32℃,成长水温为13~30℃,最适成长水温15~30℃,水温降到12℃开始不吃食。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喜食配合饲料和冰冻鲜鱼。第一次性成熟年龄为2冬龄,人工养殖的鱼类为1冬龄,相对怀卵量为500粒左右。生殖期为4~6月,5~7月份为产卵盛期,繁殖水温为18~28℃,亲鱼有配对、筑巢、护幼的本能。冬天寒冷多潜入洞穴或钻入泥层中避寒越冬。仔鱼孵出2天后即开口摄食外面食物,仔鱼开口饵料配方为轮虫。伴随鱼体的成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率飞速增加。鱼缸养殖月鳢10cm左右最好,易训易开口。可与成年斗鱼,鳑鲏,小鲃,锦鲤等等系列鱼混养。
月鳢体表有白色星斑和红色星斑之分,某些人把月鳢起名字为珍珠白雷龙和珍珠赤雷龙,其实都是月鳢,原来只有珍珠赤雷龙的叫法。
宽额鳢
别名:南鳢、彩虹雷龙、白边乌鳢、大头鱼、马鬃鱼、蛇头鱼等。
长相:体形呈棒状,头部的鳞片比躯干部上的大些,鼻孔有管膜,全身各鳞片上有灰色小斑点。各鳍上的斑点比较分散。最特殊者,各奇鳍的边缘上有显明的白色边,尾鳍上者尤为显明。体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极宽扁,其宽大于体宽。吻颇短,圆钝。口大,近端位,颌具细齿,前鼻管悬垂过上唇。体被鳞,头部鳞大,且不规则。侧线断折。胸鳍长;腹鳍甚小;尾鳍圆形;背、臀鳍基部长,幼年时颜色单调,成年将来背鳍颜色亮丽呈金属蓝绿色,边缘呈橙红色、蓝色、黑色(依据不同亚种表现形式不同)。
身高体重:体长最大20cm,背鳍有淡淡的兰色,尾鳍有淡淡的红色。
成长繁殖:约2龄性成熟,产卵期4~6月。亲鱼有宫巢、护卵、护幼的习性。产卵于水草丛生的岸边。怀卵量约1万粒,卵鲜黄色,浮性、卵径约2毫米。
超级变幻形态:
1、寮国火背,老挝特产。
2、红雷龙也是广泛分布在东南的一种最大仅为20cm的小型雷龙。遍身充斥着或淡或暗的红色,是小型雷龙中最为好看的一种。
3、血斑雷龙,血斑分血斑1型和血斑2型。血斑2型特征为眼部有血斑。
4、阿萨姆雷龙。
彩虹雷龙是雷龙观赏鱼当中最实惠的,体长中等,合适缸养。
纹鳢
纹鳢和线鳢同义。最大长度:31.0厘米。
非洲雷龙,我习惯叫它非洲黑鱼,由于它们的体色很相似,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非洲雷龙脾气温驯,最大才能到40cm。
黄金眼镜蛇雷龙,学名橙斑鳢。2000年被发现,生活在与雅鲁藏布江毗邻的溪流、池塘和沼泽地,与印度阿萨姆邦北部亚热带雨林,体长40厘米,是一种食肉动物。它们比较喜欢较冷的水,大约18~24C。产地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淡水流域中。体长80cm,超大的个体和很好看的体色是该鱼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漂亮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凶猛的个性,比其身体小的鱼通通拿下,而且成长飞速。或许几个月前还和眼镜蛇雷龙个头相仿的玩伴几个月后便会成为它的腹中式快餐,因此也有人称它为混养者的噩梦。
酒红雷龙也是广泛分布在东南亚的一种最大仅为20cm的小型雷龙。遍身充斥着或淡或暗的红色,是小型雷龙中最为好看的一种。
巴卡雷龙分布于印度及孟加拉的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中国雅鲁藏布江)。巴卡雷龙是很稀少的大型观赏鳢科鱼类,在其发源地也是严禁捕猎的保护物种。成鱼体型庞大,体色艳丽多彩,是很多雷龙鱼友们眼中的梦幻品种,然而其昂贵的价格让很多鱼友望而却步,是绝对的奢侈品。
七彩雷龙鱼
七彩雷龙鱼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七彩雷龙是在1991年被一位名为 HeikoBleheri的德国热带鱼采集家发现的,随后便把它引入水族市场,因为七彩雷龙鱼的色彩斑斓、颜色丰富,所以一推出市场后便得到很大的反响,不过因为当时七彩雷龙鱼的价格并不低,所以当时并非十分普及。